外婆回忆录里的立夏,教我养生小技巧!

立夏:夏季的开端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通常在每年5月5日或6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夏”就是夏季的开始。古人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

立夏既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节,也是一个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养生的时节。

老一辈人的立夏智慧

在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我们的祖辈是如何度过立夏这个特殊节气的呢?

称人:记录生长

在我小时候,立夏这天,家家户户都有“称人”的习俗。大人们会把孩子抱到秤上称重,记录下体重,期望孩子在未来一年里健康成长。老人们相信,立夏测体重,全年不会瘦。

食补:应时而食

立夏饮食,老一辈人自有一套讲究。“立夏吃蛋”是许多地方的传统,煮熟的鸡蛋象征着圆满和生命力。还有“立夏尝鲜”的习俗,采摘时令蔬果,如刚上市的樱桃、杏子、青梅等。

我外婆每到立夏,必定会做一道“立夏汤”——以时令蔬菜为主,加入一些养生药材如薏米、莲子、百合等,清热又润燥。她常说:“立夏吃对了,一夏都舒坦。”

起居:顺应自然

立夏后,老一辈人会调整作息,“夏季早睡早起,日长要晚睡“。晚上吃过晚饭,全家人会在村头乘凉,讲故事、聊家常,既避开了室内的闷热,也增进了邻里感情。

中午时分,他们会适当午休,俗称“夏打盹”,以应对夏季阳气旺盛带来的疲劳感。

防暑:智慧降温

没有电风扇和空调的年代,老一辈人有许多防暑降温的妙招。在屋内悬挂艾草、菖蒲,既可驱蚊又能清新空气;在房前屋后种植葫芦、丝瓜等攀爬植物,既能遮阳又有瓜果可食;在闷热的房间放一盆水,不仅能降低周围温度,还能用来洗手洗脚,一举多得。

现代人如何立夏养生?

借鉴老一辈人的智慧,结合现代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这样度过立夏时节:

饮食调整:可以选择应季的蔬菜和水果,适量食用一些有助于清热解毒的苦味食物,比如苦瓜和苦菜等。

作息调整: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熬夜;中午午睡以减轻疲劳;居住环境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不要因为贪凉而直吹空调、风扇。但要避免直接吹到风扇或空调。

心理调适: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通过阅读、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运动养生:建议在清晨或傍晚适度锻炼,例如散步、练习太极拳或八段锦等;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在烈日下进行剧烈运动。

回忆录:记录节气中的生活智慧

在整理家中老物件时,我偶然发现了外婆的一本手写“节气日记”,里面详细记录了她一年四季对应不同节气的生活方式和养生之道。这本朴素的回忆录,成了我了解传统节气文化的珍贵资料。

在外婆的回忆录中,每个节气都有独特的养生方法:立春时要“咬春”,吃春饼迎接新的一年;清明时要踏青郊游,亲近大自然;立夏要调整作息,准备迎接炎热夏季;立秋后要“贴秋膘”,为冬季储备能量;冬至要吃饺子,温补身体……

这些记录不仅总结了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更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体现。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本类似的“节气日记”,用来记录不同季节的变化以及生活中的小技巧。通过这些美好的记录,帮助孩子们了解节气文化,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