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些家庭的血脉能够持续数千年,孔子家族是比较独特的一个。在过去2500年里,孔子家族依据严谨的民族谱修定,保持着血缘之间的关系,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经久不衰的家族遗产。

全球历史悠久,血脉传承久远
孔子的直系后裔依照“衍圣公”制度世代相传,而旁支后代则占总人口的绝大部分。孔族谱遵照每30年进行小规模修定、每60年进行大规模修订的传统,造就了吉尼斯纪录,变成“世界上最长的族谱”。在山东曲阜,孔家严苛分成“内孔”和“外孔”(即赐名和冒名)。
“内孔”是指可以在民族谱中查到的直系后代,而“外孔”则包括赐名和冒名得到孔姓氏的人。这类差别说明,我国传统社会对纯正血统的重视,也成了孔氏家族可以维持数千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调查,全球孔子后代约有300万人,遍及各国或地区,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东南亚。随着全球化和人口流动的实施,越来越多孔子后代迈向世界舞台,有些人甚至拥有了外国国籍。
国外孔子的后代
孔令奇是孔子家族“令”一代,属于孔子第76代孙子。出世在洛杉矶,在国外受到过高质量的教育,目前是一名作曲家。
孔令奇出世在国外,生长环境与中华传统文化明显不同。他在国外接受西方教育,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决定以音乐为职业。在一次采访中,孔令奇说:“尽管我出生在国外,但我总是期待和了解中国文化。做为孔子的后代,我觉得我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
这类多重身份认同促进孔令奇将中西文化元素融入歌曲创作中,并试图用音乐构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他的作品不但融入了西方时尚音乐的节奏,还包含了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突出了文化融合的特征。
增强文化自信,提倡开放包容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孔子文化已经超越了亲属关系和国界的限定,成为全球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院校、我国教学中心以及我国文化交流活动在全世界不断发展了孔子的概念和我国文化的精髓。
真正的传统文化不仅取决于亲戚关系,还取决于精神的延续和价值观的散播。从这个角度来看,全部学习与实践孔子思想的人,不管他的人种、血脉怎样,都可以被称为孔子精神的继承人。
随着中华文化在全球舞台上的日益普及,孔子文化做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孔令奇等跨文化背景的孔子后代可以更积极地发挥桥梁作用,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针对孔子的后代而言,最重要的是用他们自己的言行和生活方式来反映孔子文化在现代的价值和意义。“仁者爱人”的概念依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在文化强国的前提下,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不仅重视传统,还要勇于创新。这应该是孔子后代和所有中国文化传承人的态度。
血缘和精神的多重发扬
孔子的后代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像孔令奇那样在海外出世和转型的“外国后代”。他们的存在不但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活力,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传统文化不可限于亲戚关系,而要以精神方面为载体;不可限于外在方法,而要注重其深层内涵。从这个角度看,每一个热爱和落实中华文化的人,不管出世和背景怎样,全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宣传者。
孔子的后代是美国人吗?这也许不再是一个值得怀疑问题,而是一个展现中国文化全球影响力的现象。随着文明的结合,中国文化以更开放的态度面对全球。